3月8日中午13時30分,一艘裝載獅子洋大橋鋼殼塔首節段的貨輪從浙江省舟山市碼頭發運起航,駛向千里之外的廣東,將為獅子洋大橋主塔塔柱施工奠定重要基礎。
獅子洋大橋鋼殼塔首節段通過海上發運
本次發運的獅子洋大橋首節段單重約119噸,長約17.5米,寬約12.6米,高3.6米,為單箱三室斷面結構,計劃于3月中下旬運達廣東獅子洋大橋東索塔橋位施工現場,將預埋至承臺里。
獅子洋大橋是獅子洋通道關鍵性控制工程,采用主跨2180米、雙層鋼桁懸索橋“一跨過江”,共設置兩座主塔,為鋼板混凝土組合塔結構。鋼殼和鋼橫梁是主塔的基礎結構,單座主塔自下而上共由124個鋼殼節段以及32個鋼橫梁節段構成。其中,東主塔節段構件由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制造,通過海運的方式運至施工現場,現場架設預計2025年底完工。
“在節段生產制作過程中,面對構件板壁薄、勁肋交錯、附屬件多、焊接變形控制難的問題,我們搭建生產管理數字化平臺,應用智能化工裝設備,組建自動化生產線,實現工廠化生產、流水化作業和智能化管控?!豹{子洋通道G2標中鐵寶橋項目總工程師裴雪峰說道。
在獅子洋大橋鋼殼節段生產現場,多個智能機器人忙碌地來回移動,正在對板單元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精準焊接。在這條生產線上,配備了激光切割、智能焊接設備、分步組焊板等設備,通過全站儀配合三維軟件、三維虛擬預拼裝、激光掃描擬合對齊等先進技術,全面掌握各個環節質量狀態,把控尺寸精度,確保了所有構件的智能化、標準化、精準化制造。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生產方式,智能制造在獅子洋通道項目的生產環節中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項目將繼續探索‘四新技術’、環保降碳資源循環技術、綠色智能勘察技術、三維激光掃描測量技術等新質生產力,打造基于BIM+GIS技術的智能制造生產線,進一步提升中國橋梁建造水平?!睘硡^交投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張太科表示。
按照交通運輸部《綠色公路建設技術指南》《綠色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要求,項目從設計階段著手謀劃綠色公路示范的創建工作,加強總體設計,融入全壽命周期理念,實現工程與沿線自然、人文、社會的和諧共處。
目前,項目正在圍繞跨徑超2000米鋼桁梁懸索橋和雙層復合通道建設需求,自主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攻克系列核心技術,著力形成新的超2000米級雙層懸索橋的設計、施工、制造指南和中國技術標準,引領國家橋梁產業鏈技術進步,打造中國橋梁新名片。
獅子洋通道是珠三角核心區一條新的東西向多層復合公路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后,粵港澳大灣區又一超級工程,計劃于2028年建成通車。